凌峰个人资料,影视作品大全-三米影视
排行榜
观看记录

关闭清空全部播放记录

    后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凌峰

    凌峰

    手机扫一扫轻松观看

    凌峰介绍

    星座:不详

    血型:不详

    身高:不详

    生日:1945-(乙酉-)

    地区:山东青岛市

    简介:凌峰出生于山东青岛市,长于台湾,1985年获得台湾第二十届金钟奖最佳男歌手奖,恰走红之际,1987年转行拍摄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历尽磨难,最终于1987年11月11日开拍此电视系列片,并亲自担任主持,成为第一位到大陆拍片的台湾艺人,撞开了两岸近40年的封冻,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摆渡者,历尽艰辛,但百折不挠。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一首撩人心扉的《小丑》,诙谐幽默的表演征服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为全国人民所熟知。2013年4月参加天津卫视《王者归来》特别节目——但愿人长久,邓丽君生前故友凌峰怒骂成龙。

    更多>>12位明星合作过的

    凌峰影视作品

    凌峰详细资料
    • 中文名:凌峰
    • 别名:不详
    • 外文名:不详
    • 身高:不详
    • 体重:不详
    • 国籍:中国
    • 民族:不详
    • 星座:不详
    • 血型:不详
    • 出生日期:1945-(乙酉-)
    • 出生地:山东青岛市
    • 职业:歌手
    • 毕业院校:不详
    • 经纪公司:不详
    • 代表作品;八千里路云和月

    人物经历

    凌峰于1945年生于山东青岛市,长于台湾,1985年获得台湾第二十届金钟奖最佳男歌手奖,然而,他在走红之际,却出人意料地转行,酝酿拍摄电视系列片《八千里路云和月》。他之所以出此举措,原因在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进行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九点讲话”,强调台湾同胞到祖国大陆探亲、旅游和交流保证“来去自由”,建议两岸为开展学术、文化、体育交流提供方便,达成有关协议。1987年,两岸文化交流终于呈现单向交流状态:台湾民众可以来大陆,大陆民众却因台湾当局阻挠而不能去台湾。
    当时,台湾民众主要通过国民党的喉舌了解大陆,“不言而喻,台湾民众不可能了解真实的大陆,我希望给台湾民众新的大陆观”,凌峰直言不讳。他决意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连结海峡两岸民众的骨肉之情。之所以取名为《八千里路云和月》,“就是受中国文化影响,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抽象的意念,是山河、故土、传统、历史,体现了悲壮之美,我所处的环境何尝不是如此?”他一语道破。
    1987年,海峡两岸尚未开放,只有通过第三国的渠道,于是,凌峰悄悄赶到日本,与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接洽到大陆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事宜,孰料,这一消息被新加坡的报纸走漏,他从日本一回到台湾就被软禁,台湾的报纸封杀他的消息,他被勒令不准上电视、不准表演,“过了一段苦日子”,他回忆道。
    海外的报纸争相报道此事,数月后,台湾当局在强大的压力下不得已允许他出岛。
    1987年11月11日,凌峰以探亲名义终于踏上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拍《八千里路云和月》电视系列片,亲自担任主持,成为第一位到大陆拍片的台湾艺人,撞开了两岸近40年的封冻。然而,他拍摄完毕一返回台湾,录像带即被没收。“被没收的录像带是空壳,我已预见到录像带会被台湾当局没收,返回前就把带子从轴心取下,通过各种渠道带回台湾,据此制作了片长20分钟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他粲然一笑。
    台湾当局百般阻挠《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台湾播出,凌峰奋力反击,采取了三个阶段抗争:第一阶段抗争,举办《八千里路云和月》全岛说明会,从北到南召开群众说明会;第二阶段抗争,诉诸于街头;第三阶段抗争,在台湾的立法院召开不要让历史嘲笑我们的听证会。“两岸同样是炎黄子孙,只有一个中国,为什么日本人可以到大陆拍摄丝绸之路,唯独台湾的中国人不能呢?为什么全世界的记者可以到大陆采访,唯独台湾的中国人不能呢?”他提出一系列质问,直指台湾当局,外电炒得沸沸扬扬。他一面顽强抗争,一面依旧往返于海峡两岸不懈地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
    凌峰抗争2年之久,冲垮台湾当局的一道道防线,片长1小时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于1989年6月2日终于在台湾播出,在全岛引起轰动。“台湾当局的压制越大,《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台湾播出产生的轰动效应越大”,他欣慰地笑了。1994年,《八千里路云和月》又被台湾当局无理停播,凌峰愤然绝食抗议,直至重新播放。
    《八千里路云和月》不仅将镜头对准大陆的山川雄姿、风土人情,更关注人的命运,以人为载体,记录历史。凌峰每年花一半时间在大陆奔波拍摄,北至黑龙江,西至新疆伊犁,南至云南边境,无论是北京、广州、南京、苏州、桂林、成都、哈尔滨等城市还是内蒙古大草原,乃至福建的“寡妇村”等偏远的小乡村,都留下了他跋涉的脚步。凌峰跟踪拍摄西部歌王王洛宾,陪伴他去台湾,记录下他的生活点滴,直至过世。“过去,在台湾没人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谁写的,是《八千里路云和月》让台湾民众了解了王洛宾的风采、坎坷”,他深情地说。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个记录者,我更有兴趣的是记录变迁,真实地反映中国的变迁、社会的变革”,凌峰坚定地表示。“1987年起,《八千里路云和月》就跟踪拍摄时年9岁的苏州女孩王佩瑜,她从学唱评弹到在戏剧学校学艺,直至成为京剧老生,从她的身上投影出整个苏州的变迁,因为通过人来反映社会的变迁更感性、更贴切。苏州从过去的14平方公里不断扩展,昔日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已变成‘姑苏城内寒山寺’,透过地理的变迁可以看到个人的变迁。”1987年的苏州在他眼里陈旧、无力,就连行走在河道里的船也是慢悠悠的,“而今天的苏州面貌焕然一新,包括我们现在所在的高尔夫球场都与国际接轨,在这里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人,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像这种变迁我都非常有兴趣。”他手指窗外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感慨不已。
    凌峰又萌生了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全球的强烈愿望,由上海东方电视台、九洲文化传播中心、中华八千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新八千里路云和月》,于2000年12月30日在东方电视台首播。这部10集电视文艺专题片耗费了凌峰5年心血,在祖国大陆实地拍摄,苏州、长白山、阿里山、九寨沟等地的自然、人文、风光不一而足,以细腻的手法讲述了西部歌王王洛宾、云南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南京籍已故舞蹈家陶金、苏州女子王佩瑜的生动故事,其中,王佩瑜是唯一贯穿《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人物。该片通过人物命运的跌宕,生动地展现了中华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表达了海峡两岸民众血浓于水的情谊。
    正是因为在大陆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凌峰接触了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施的希望工程,出身于贫寒家庭的他被一双双渴盼读书的眼睛震撼了,成了希望工程的积极参与者。1991年,他发起创立了希望工程海外爱心基金,这是海外华人支持希望工程的第一个组织。同年,他倡议并主持了希望工程百场巡回义演,奔走于各大城市,历时7年,募捐的资金全部用于修建希望小学。1992年,他和好友叶明寿共同捐助的国内第一所希望小学在安徽金寨县落成。时至今日,他发动海外人士捐资在大陆修建了24所希望小学,其中2所为凌峰解囊自建。大陆现已建起万余所希望小学,重新圆了贫困学子的读书梦。
    一次,凌峰应邀到广西南宁为希望小学教师讲课,一下飞机就因胃出血晕倒,病情稍有好转,仍咬牙带病讲课。“教育不仅关乎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命运,更关乎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帮中国人,救孩子就是救中国。我走了八千里路云和月,救助了8000多名失学儿童。”他欣慰地笑了。
    “彼岸看我像鸟类,此岸看我像兽类,因为不鸟不兽,所以不伦不类”,凌峰戏谑道,“我既是稀有品种又是野生动物又是蝙蝠,蝙蝠有一个属性,就是它没有眼睛,一切跟着感觉走。”他自称刚好走在台湾的变革点上,加上文化基因、遗传基因相互作用,所以比较顽劣。说到此,他不禁乐出声来,“所以,我老婆称我为‘野生动物’。我不会附庸台湾所谓的主流价值,像大家一样每天非常忙碌地赚很多钱,我更多的兴趣是艺术,现在更多的兴趣是思考。我也很关心大陆的投资环境,尽管我没有开办工厂。”
    凌峰称自己的特性是多血质、不安分,厌恶重复自己,对新的事物、新的挑战跃跃欲试,“我不办企业,不做商人,过去拍了很多电影,过后看了老是后悔,怎么会演那么烂的电影?所以,后来就不敢拍摄电影。电影、电视剧受各种因素制约,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我觉得浪费时间,我的光阴已经浪费很久了,不愿意再浪费。给后人留下一些可以回顾历史的镜头,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是滚滚红尘中的一名电视人,是个孤独的先行者。我的经济一直很拮据,我要非常节省地过日子才能支撑《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拍摄。”他毫不后悔自己的人生抉择,“我的人生追求是做自己,我很幸运,可以通过抵押、变卖房产,来做自己,实现拍摄真实的历史镜头的夙愿。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三米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