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个人资料,影视作品大全-三米影视
排行榜
观看记录

关闭清空全部播放记录

    后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免费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余秀华

    余秀华

    手机扫一扫轻松观看

    余秀华介绍

    星座:不详

    血型:不详

    身高:不详

    生日:1976-

    地区:湖北省钟祥市

    简介:余秀华,1976年生于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诗人。余秀华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说起话来口齿不清。高中毕业后,余秀华赋闲在家;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2015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2015年1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16年5月15日,余秀华的第三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在北京单向空间首发。2016年11月1日,在湘阴县举行的我国第三届“农民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余秀华获得了“农民文学奖”特别奖,并获得了10万元奖金和诗一样的颁奖词。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第一首诗《印痕》,截至2015年1月,余秀华已写了2000多首诗。诗歌主题多关于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人生的疼痛和残缺成为她创作的心灵之源。

    更多>>5位明星合作过的

    余秀华影视作品

    余秀华详细资料
    • 中文名:余秀华
    • 别名:不详
    • 外文名:Yu xiuhua
    • 身高:不详
    • 体重:不详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星座:不详
    • 血型:不详
    • 出生日期:1976-
    • 出生地:湖北省钟祥市
    • 职业:诗人,农民
    • 毕业院校:不详
    • 经纪公司:不详
    • 代表作品;

    人物经历

    1976年,余秀华出生于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
    高中毕业后,余秀华赋闲在家。
    1995年,19岁的余秀华“在非自由恋爱下结婚”。
    1998年,余秀华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印痕》。
    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主题多关于她的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
    2012年7月,她随同乡一起去温州打工,在异乡,她第一次感觉自己有了故乡,并写了一首诗《在异乡失眠》。
    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以《在打谷场上赶鸡》为主标题,推出了余秀华的9首诗歌作品,并配发了她的创作谈《摇摇晃晃的人间》和编辑评论文章。
    2014年12月15日,余秀华参加由诗刊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余秀华等5位“最低层的人”的诗歌朗诵会。
    2015年1月,广西师大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2月,湖南文艺出版社为其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其中,《月光落在左手上》销量突破10万册,成为20年来中国销量最大的诗集。
    2016年5月15日,余秀华的第三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在北京单向空间首发。民谣歌手马頔、蒋山赶来助阵。新作见证着诗人从无名到爆红的命运转折,记录了她婚姻巨变、母亲患癌的内心动荡。除新作外,还收录旧作数十首。
    2016年11月1日,在湘阴县举行的我国第三届“农民文学奖”颁奖典礼上,余秀华获得了“农民文学奖”特别奖,并获得了十万元奖金和诗一样的颁奖词。
    2017年1月18日,首届网红春晚暨“金蜘蛛奖”颁奖盛典举行,余秀华凭借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走红网络,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唯一一个诗集超过10万册销量的现象级“网红女诗人”,因而获得网红春晚“金蜘蛛奖”年度网红诗人提名。

    个人生活

    余秀华19岁时辍学,母亲做主,在非自由恋爱情况下嫁给了比她大12岁的尹世平。尹世平外出打工时,两人相安无事,回家就不太平。两人分房住,只要在一个房间,必定吵架。“他看我老在电脑前写诗就不顺眼,我看他在那儿也不顺眼。”两人有一个儿子,现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
    2015年12月,余秀华与尹世平离婚。2016年,余秀华的母亲因肺癌病逝。
    因为出生带来的缺陷,余秀华从6岁才学会走路,那以前,她总是在院门口爬来爬去。行走对于幼年时代的她非常困难,家人先是给她做了学步车,后来又换成拐棍,再后来终于可以摇摇晃晃地走了。
    2010年左右,余秀华还没有写出《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离出名还早,她想给自己谋个生路。“父母会老,丈夫靠不住,儿子会有自己的家。如果还想活下去,迟早会有(讨饭)这一天。”她去荆门市,观察天桥上的乞讨者如何行乞,自己也跟着拿了一个破碗。“没有搞成。我就是跪不下去。”
    对爱情的渴望,余秀华从来不加掩饰。早期的诗稿里,她会密集地专给某个人写很多首诗,那人的姓反复出现在诗中。
    余秀华曾说她爱过的人,虽没几个,但每次结果都很痛苦。2015年1月,余秀华以“脑瘫女诗人”之名爆红后,优酷邀请范俭为余秀华制作拍摄纪录片,期间余秀华爱上一个比她年纪大许多的文人,表白后遭拒。“她哭了一整夜,最后胃疼得不得了。疼到后来吐血了。”那一整夜,范俭陪着她,没有开机拍摄。
    “过去二十多年,余秀华最想得到的就是爱情、由爱情产生的情欲。但都没真正实现过。当她有能力掌控人生时,她就想去实现。首先要解除不自由,就得离婚。”

    获奖记录

    (备注:以上获奖信息来源)

    人物评价

    余秀华及其诗歌在2015年年初的诗坛乃至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评论声音众多,却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余秀华"脑瘫"患者的身份,而部分诗人、学者对余诗所做的批评各执一词,在缺乏对余诗整体把握的情况下得出了偏激的结论。事实上,余诗源于日常经验,是对其个人体验的坦率书写。面对这些批评,余秀华希望人们更多地去关注其诗歌本身,她对自己所经历的人生有着严肃的认知和体察,在当今这个"风"一样的社会流行中,余秀华呈现着一种定力,而这定力的核心就是写诗。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不仅是书写权力的一次彰显,还暴露出了目前诗歌观念存在的矛盾和局限。当然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也存在局限,有待成熟,但其创作的意义却在指向自身的同时,折射到了整个诗坛。
    “她是中国的艾米莉·狄金森,余秀华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
    是生命的诗歌,而不是写出来的充满装饰的盛宴或家宴,而是语言的流星雨,灿烂得你目瞪口呆,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让你的心疼痛。”(学者和诗人沈睿评)
    “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诗刊》编辑刘年评)
    她的诗兼具深度和灵气,她是个好诗人,天才的。(诗人老井评)
    余秀华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行走了几十年,当她找到诗歌这支铁拐时,才终于真正站立了起来。(诗人张执浩评)
    她的诗歌有料,有真东西,这是肯定的。但是,也要警惕把她煲成了一锅鸡汤。即使天才也是禁不起透支的。同情也有其限度,一如名声,传播的有效性。一句话,让诗歌回到诗歌,文学归于文学。(诗人李以亮评)
    身体患疾为余秀华的创作加上了同情分,但文学评论界不能不管艺术标准,有些赞誉的评论里添加了过多的感情色彩,就像在某些儿童画里见到了‘毕加索’或‘米罗’。”(评论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评)
    仅就诗歌而言,余秀华写得并不好,没有艺术高度。这样的文字确实是容易流行的。这当然也挺好,只不过这种流行稍微会拉低一些诗歌的格调。不过再怎么拉低,比起轻浮的乌青体来,总还算不上丢人败兴。(诗人沈浩波评)
    余秀华坐拥自己的世界,与境遇无关,与身份无关,她就是这样纯粹的诗人。(诗人马灯评)
    读余秀华的诗,常常让我陷入其情境,而忘了自我,即使读完最后一句。(诗人高寒评)
    “我想,余秀华应该是中国排在前十的女诗人,不要刻意拔高,可能对她、对大众、对诗歌界会更好。”(复旦大学教师、诗人、作家肖水)
    “评论余秀华的诗歌,若把‘脑瘫’类似的东西参与进来,放进另一个标准,脱离诗歌本身,就不好说了,因为这属于弱势群体。但如果把这个因素排除,单就诗、就艺术而言,实在没什么炒作的空间。”“——(路遥文学奖”得主阎真)
    “余秀华和许立志都有几首好诗,这已经很不容易。那些缺点存在于她的不好的诗中,也存在你我不好的诗歌里。然而她的确比我们更艰难,何必尽力一毁?”——(香港诗人廖伟棠)

    用最摇晃的步伐写出最坚定的诗句,这些诗句像阳光透过了水晶,折射出她的灵魂和光芒,她不惧怕命运的不公带给她的伤害。选择在诗歌里释放自己。(主持人董卿)
    “我的身份顺序是女人、农民、诗人。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
    “诗歌是灵魂的自然流露。”
    “成为作家协会副主席只是一个虚名,没有什么实质的编制。对我的生活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我也不管那些事,这个无所谓的事情。”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三米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