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安·阿桑奇个人资料,影视作品大全-三米影视
排行榜
观看记录

关闭清空全部播放记录

    后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免费注册
    朱利安·阿桑奇

    朱利安·阿桑奇

    手机扫一扫轻松观看

    朱利安·阿桑奇介绍

    星座:不详

    血型:不详

    身高:不详

    生日:1971-7-3

    地区: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市

    简介:朱利安·保罗·阿桑奇,男,1971年7月3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市,“维基解密”的创始人,被称为“黑客罗宾汉”。他认为,公共治理机构的秘密文件和信息的透露,对大众来说是件有益的事。9万多份驻阿美军秘密文件的泄密让他足以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2012年8月16日,阿桑奇获厄瓜多尔政治庇护。2014年3月8日朱利安·阿桑奇参加在线访谈节目时暗示将公开更多秘密。2014年8月18日,举行发布会,阿桑奇正在考虑离开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向警方自首。2014年11月20日,瑞典法院裁决维持对阿桑奇的逮捕令。2015年2月8日,伦敦警察厅监控阿桑奇的动向。2015年7月3日,阿桑奇发表公开信,请求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批准他到法国政治避难,遭法国拒绝。2016年11月14日,阿桑奇就其所涉强奸罪名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内接受瑞典和厄瓜多尔检察官问讯。2017年1月,阿桑奇同意离开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被引渡回美国,但前提是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赦免因向这家网站泄密被判刑的美军士兵切尔西·曼宁。2017年5月19日,瑞典检察总监表示,将撤销对“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的强奸指控的调查。而在此次瑞典检方声明发布的前一天凌晨2时左右,曼宁获释出狱。2018年1月11日,厄瓜多尔外交部长玛丽亚·费尔南达·埃斯皮诺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表示,厄瓜多尔政府于2017年12月12日授予朱利安·阿桑奇厄瓜多尔公民身份。

    更多>>1位明星合作过的

    朱利安·阿桑奇影视作品

    朱利安·阿桑奇参演角色全部>>
    • 角色:朱利安·阿桑奇

      片名:第四公民

      介绍:维基解密创始人。16岁成为黑客,20岁因入侵网络被捕,35岁创建维基解密网站。是帮助斯诺登成功离开香港,并向俄罗斯申请政治庇护…

    朱利安·阿桑奇详细资料
    • 中文名:朱利安·阿桑奇
    • 别名:黑客罗宾汉
    • 外文名:Julian Paul Assange
    • 身高:不详
    • 体重:不详
    • 国籍:澳大利亚
    • 民族:不详
    • 星座:不详
    • 血型:不详
    • 出生日期:1971-7-3
    • 出生地: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市
    • 职业:记者
    • 毕业院校:墨尔本大学
    • 经纪公司:不详
    • 代表作品;

    人物经历

    阿桑奇于1971年7月3日出生在澳大利亚东北海岸的汤斯维尔市。他的母亲“克莱尔”(化名)在他满周岁时和一位导演结婚。在他8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再嫁给一位暴虐的音乐家,不久分居。他长期接受家庭式教育,在阿桑奇14岁时,已搬家37次。频繁的迁居使阿桑奇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的学龄教育,他依靠自学读了大量书籍,他才能成名。
    由于父母开办了一个流动演出公司,阿桑从小就过着吉普赛人式的流浪生活。他在中小学阶段一共上过37个学校,还上过6个大学。也许正是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造就了他不安分的冒险性格。
    在他的母亲和一名音乐家的关系演变成暴力时,朱利安几近封闭,他游离在自己的世界中。
    16岁时,孤独的朱利安成为了一名网络黑客。逃亡中的克莱尔在一家电子产品商店的对面租了间房子,阿桑奇经常到店里的一台Commodore64型电脑上编程。后来,克莱尔把这台电脑买下作为礼物送给阿桑奇,正是在这台电脑上,阿桑奇学会了如何破解常用程序。在16岁时,阿桑奇得到一个调制解调器,并以门达克斯(Mendax)的名号联上了当时还未成形的互联网,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声誉,被称为“能够闯进最安全网络的高级程序员”。他甚至和两名黑客组成了一个名为“跨国颠覆”的小组,曾闯入欧洲和北美的保密计算机系统。阿桑奇和他的黑客伙伴们的活动日趋活跃大胆,引起了当局的注意,澳大利亚联邦警察针对他们展开了名为“天气行动”的调查行动。阿桑奇和一个16岁的女孩建立了关系。当他18岁时,那位姑娘怀孕,两人举行了非正式的婚礼,不久后阿桑奇有了自己的儿子。

    1991年,阿桑奇20岁。9月份,他侵入加拿大电信公司“北方电讯”设在墨尔本的主终端,然后在那里四处刺探。多年后,首席检察官在法庭上描述阿桑奇几乎不受限制地访问那个系统时说道:“他就像万能的上帝那样逛来逛去,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某天深夜,阿桑奇侵入系统时发现系统管理员也在线上,便试图联系他:“我已经接管了系统”。但管理员没有搭理他,于是阿桑奇给他留了一条消息“在贵网玩的很开心。我们未作任何破坏,甚至还做了几处改进。请勿致电澳大利亚联邦警局。”
    系统管理员当然通知了警察。正是由于他们对北电的入侵,使“天气行动”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联邦调查人员开始窃听电话,寻找黑客们的线路。10月29日晚上11点,警官肯·戴伊敲开了他的门,对阿桑奇说:“我想你已在等着我来了吧。”
    阿桑奇被控31项与黑客有关的犯罪行为。当局花了三年多时间才将此案提交给法庭。他原本可能被判处十年徒刑,最后只是支付了一小笔罚款就息事宁人了。随后,朱利安开始在墨尔本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但不久就退学。
    在三年的候审期间,阿桑奇还得去争取他儿子抚养权。一定程度上,这比他的黑客案更为痛苦。1991年10月,阿桑奇在被逮捕前夕,他的妻子携子离家出走。直到1999年,经过30多次听证和诉讼,阿桑奇才和妻子达成了监护权协议。法院审理完监护案件后不久,阿桑奇的头发就从黑褐色,变成为失去颜色的灰白色。
    结案之后的阿桑奇变得疲惫万分。他兼了数份工作,尽最大努力挣钱抚养儿子。辗转职场多年,见识了无数的人与事之后,他逐渐意识到,人类最关键的斗争,并不是左派与右派之争或信仰与理性之争,而是个体与机构之争。他草拟出一个类似宣言的文件,标题为《阴谋即统治》,旨在应用于政治领域。他认为,当一个政权内部的沟通线路被破坏,那些阴谋家之间的信息交流便注定会缩小,而当这种交流趋近于零的时候,阴谋就会被瓦解。泄密是信息战的一个工具。(以上信息来自于阿桑奇与澳大利亚作家德累福斯所作的《维基大战前传1:阿桑奇和他的黑客战友》一书,英文书名《UNDERGROUND》。
    这些想法不久便催生出了“维基解密”网站。2006年期间,阿桑奇把自己关在大学附近的一所房子里开始工作。网站架设在一家名为PRQse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空间上。提交的资料会首先被送到PRQ上面的网站,然后被传到设在比利时的“维基解密”服务器,然后再传到“在法律方面比较友善的另一个国家”。这整条渠道以及通过它所传输的资料都是加密的。系统中仍然有薄弱环节,但“它的安全性已经是远远高于任何银行网络了”。
    2006年,朱利安决定创建“维基解密”,在他看来,信息的透明和自由交流会有效的阻止非法治理。自从他公布身份后,美国决定追捕这位创始人。2006年12月,“维基解密”公布了它的首份文件:这是一项“秘密决定”,由索马里反政府武装“伊斯兰法院联盟”的领导人谢赫·哈桑·达赫·阿威斯签署,被从通过Tor网络传递的内容中挑了出来。这份文件的真实性始终没有得到确认,而关于“维基解密”的新闻很快取代了对解密文件本身的关注。
    随着“维基解密”日益引人瞩目,阿桑奇的行踪也越来越难为人掌握。他不时与朋友通过电话和互联网联络一下,但从来没有透露他的确切活动。一个朋友告诉我,“我们总是在问:'朱利安在哪里?'永远都难以知道他到底在哪里。就好像他刻意要隐藏起来似的。”对于想要起诉“维基解密”网站的人,阿桑奇通常不屑一顾。2008年,“维基解密”公布了山达基教(Scientology)的保密手册,教会聘请的律师要求它删除这些内容。阿桑奇对此的回应是公布山达基教的更多内部资料,并且宣布,“‘维基解密’将不会屈服于山达基教滥用法律的要求,正如‘维基解密’不曾屈服于来自瑞士银行,或俄罗斯境外干细胞中心,或前非洲当权派,或五角大楼的类似要求。”在他的网上作品里,特别在Twitter上,阿桑奇对于他所认定的敌人毫不留情。与此相反,在电视上——他的行为却异乎寻常的冷静。在演播室的灯光下,他灰白的头发,苍白的皮肤,冷静的眼睛和宽阔的前额,使他似乎像是一个骨瘦如柴的外星来客,坐火箭来到地球,向人类揭示一些隐藏的真相。他僵硬的举止和他那缓慢而低沉的男中音,都加强了这种印象。然而私下里,阿桑奇通常却是一个充满活力而又丢三落四的人。他可以长时间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某事,但也会做出忘记预定机票,或预订机票但却忘了付款,或付款买完机票却忘了去机场之类的事情。他周围的人们似乎都愿意照顾他。他们确保他能到达该去的地方,而且在动身之前没有把自己的衣服落在烘干机里。在这种时候,他并不像是一位已经取得了巨大影响的人士。
    2010年12月1日,国际刑警组织发出红色通缉令,以强奸和性骚扰罪名通缉朱利安·阿桑奇。这一案件起源于阿桑奇2009年8月在瑞典与两名女性的纠纷。当时,阿桑奇正在申请瑞典居留权,试图利用瑞典保护言论自由的法律保护维基解密网站。据当地媒体报道,这两名女性向检方称,其与阿桑奇的性行为最初是自愿的,但随后演变成为非自愿行为。一名女性称,在安全套破裂之后,她要求阿桑奇暂停,但这一要求被阿桑奇忽略。阿桑奇否认有任何过失,暗示这一案件是美国试图打击维基解密而实施的诬蔑手段。
    2013年7月25日,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正式成立了以维基解密命名的新政党,并宣布将以参议院议员候选人的身份,参加晚些时候在澳大利亚举行的大选。

    个人生活

    隐秘生活
    染了头发,使用化名,不用信用卡,不睡床。
    在伦敦郊区的一个小餐馆中,阿桑奇说话声音很小,双眼警惕地注视着周围。阿桑奇表示,自己已经被特工盯上,出于自我保护目的,自己和一些支持者使用加密手机,不断更换手机号,住宾馆时用化名,头发也染了。在外住宿时,不是睡沙发就是睡地板,而且用现金结账,不用信用卡。
    “每当想到余生可能会在监狱里度过的时候,情绪就会低沉,我就会拿着一本书静静阅读。现在的生活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阿桑奇说他靠向朋友借钱度日。如果阿桑奇接受法庭的审判,可能他的余生就会在监狱里度过。涉嫌泄露机密文件给“维基解密”的美国士兵布拉德利·曼宁被判了35年监禁。
    阿桑奇说,“虽然生活过得很艰辛,但自从踏上这条道路,我决心走下去,从来不后悔,也从来不妥协,这令我陷入一种特殊的局势中”,未来几周对他来说“最危险”。
    在瑞典惹上绯闻,在德国丢了电脑,在英国提心吊胆,连祖国澳大利亚都暗示不会保护他。美国国防部和司法部官员说,他们正援引《1917年间谍法》评判阿桑奇的行为,要求阿桑奇“归还”拥有的一切政府文件并承诺今后不公开、搜集新文件。
    无奈之下,阿桑奇选择“走为上策”。然而,找到合适的避难国并不容易。公开秘密文件后,他来到瑞典并申请居留许可,希望借那里对新闻自由的宽容保护自己。
    阿桑奇在瑞典先是感受到热烈气氛,但好景不长。“他们称我为新闻业的詹姆斯·邦德,”阿桑奇回忆道,“我有了大量‘粉丝’,然而,他们中的一些人最终给我带来麻烦。”
    因与两名瑞典女性的关系,阿桑奇受到强奸和性骚扰指控。阿桑奇自称双方是自愿行为,认为指控是“诋毁行动”的一部分。
    就指控内容,检察部门仍在调查中。然而,阿桑奇在瑞典为自己和维基解密网找到避难所的设想无疑化为泡影。
    他9月底离开瑞典前往德国首都柏林。他乘坐的航班上没几个人,但他遗失装有3台保密电脑的行李。行李迄今没出现,阿桑奇怀疑行李可能中途遭人截走。
    前往冰岛躲避的计划也落空。阿桑奇如今住在英国,因为他所持的澳大利亚护照让他可以在英国待半年。入境时,阿桑奇还担心会在机场被捕。阿桑奇认为,冰岛和英国等国容易受美国影响。
    在他的祖国澳大利亚,几名政府官员暗示他,如果美国提出指控,澳大利亚政府愿意合作。阿桑奇说,澳大利亚一名高级官员告诉他:“你在规则之外行事,所以就得在规则外对付你。”
    行事古怪
    不少同事说他变得独断专行、古怪和反复无常。
    外来麻烦让阿桑奇心烦,而来自团队内部的争议更让他头疼。
    阿桑奇在瑞典受指控一事曝光后,维基解密网内部压力临近爆炸点。一些与他密切合作的人选择“公开背叛”。
    《纽约时报》记者在冰岛、瑞典、英国、美国和德国采访数十名与阿桑奇共事的人或支持他的人,得到的印象是,这名网站首要革新者有人格魅力,但随着名气上升,行为开始变得独断专行、古怪和反复无常。
    一些维基解密网支持者对阿桑奇独自决定不经删节公开一些阿富汗战争文件感到极其不安。已公开文件中,一些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阿富汗部队提供情报的阿富汗人的名字并没有被隐去。阿桑奇认为,未经删节公开相关信息是自己深思熟虑、判断利弊后作出的决定。
    他的处事方式也在内部引起一些争议。一些网站支持者接受采访时称,阿桑奇容不下不同意见,如果与他发生冲突,结果就是“卷铺盖走人”。冰岛志愿者麦卡锡因看不惯阿桑奇的行为,疏远维基解密网。他说,大约有10多个“幻想破灭的志愿者”离队,有更多人可能会跟着离开。麦卡锡说,维基解密网发言人夏末被阿桑奇以“坏行为”为由停职。针对批评,阿桑奇称除维基解密网发言人外,迄今没有核心志愿者离开。

    人物评价

    品头论足:新英雄还是威胁者
    阿桑奇的举动得到了一些人的钦佩,他甚至被打上“新英雄”的标记。但对他的批评之声也一直没有断过。
    至今为止,“维基解密”卷入了大约100场泄密官司,有人指责阿桑奇打着自由的旗号损害国家利益。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利说,美国官方非常认真地对待机密信息的处理,而把这类材料发送给无权获取机密情报的人是违反美国安全的。从这一角度说,阿桑奇无疑又是一个威胁者。阿桑奇未来的命运和评价,只能交给时间来安排。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三米影视